丝绸的来历

2012-11-12   园岭外国语小学

五(1)班   李诗韵

 

8月份我又一次来到了江南水乡——苏州。

炎炎夏日,我看到苏州的人们都穿着轻薄的真丝衣服,色彩鲜艳,样式古朴,我的外婆和老太太也不例外。我很好奇,为什么她们都喜欢穿真丝的衣服呢?这么漂亮的真丝是怎么织出来的呢?带着这样的想法,我去参观了苏州的第一丝织厂。

来到第一丝织厂,一进大门,就看见一大片空地上养着一大盒一大盒的桑蚕。苏州人都爱把桑蚕叫做“蚕宝宝”,这又是为什么呢?原来在古时候没有烘箱,也没有暖房,蚕是人们放在胸口捂孵出来的,就像是自己生出来的小宝宝一样,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“蚕宝宝”,是一种爱称。 

在空地另一边我看到用稻草扎成的一座座“小山”,我好奇地跑过去并询问桑农们。原来“蚕宝宝”在桑农们的喂养下,一天天长大,等到通体发光发亮时,桑农们就会将这一座座“小山”放在“蚕宝宝”身边,“蚕宝宝”就会爬到“山上”吐线、结茧。茧子有黄色的、白色的、红色的等,但最多的还是白色的。等到茧子结好,蚕蛾就会咬破茧子,飞出茧口,再下卵,然后蚕蛾死去,留下蚕蛹。桑蚕浑身都是宝,茧子可以抽丝织丝;蛹富含高蛋白,吃了可以养身,可作小酒小菜;蚕蛾是制作药材的材料……

随后我们告别了“蚕宝宝”走进制作真丝的厂房里参观。先看到他们把结好的茧子从“山上”取下来,放在大缸里腌茧,腌过后再放进蒸笼里蒸。接着再把蒸好的蚕茧放在机器上的锅里煮,刷,然后把茧套面机器的钩子上,一般拉丝机用8只蚕茧拉成一根丝,一只蚕茧可以拉成1500长的线线。被拉成的丝经过织丝机织成一块块的真丝布料。远远地看着被拉在织丝机上的丝线,不由想起一首诗: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似银河落九天。这些真丝布料有些拿去漂染,有的就直接织锦。据他们介绍古代的时候用的是手摇缫织车,后又改进成脚踏缫织车,现代已用漳缎机,用漳段机织出的丝绸富有浮雕感的织物肌效果。最特别的就是一部云绵机,由它织出的来的织锦缎颜色丰富多彩,质感柔和,被誉称三大名锦之一。

一边参观厂房一边听介绍:栽桑养蚕,缫丝织绸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发明创造,至今已有六多年的历史。古代中国通过“丝绸之路”而名扬天下,被西方人称为“东方丝国”。苏州是著名的丝古城,素有“鱼米之乡”、“丝绸之府”的美称。明清时期曾是全国蚕丝业中心。“日出万绸,衣被天下”。苏州丝绸多姿多彩、璀璨夺目,为世人称颂。

通过参观第一丝织厂,我对苏州的丝绸从养蚕到织丝再到做成成品有了一定的了解。我衷心的希望:苏州的丝绸业能够光大发扬,织出更美丽的丝绸,为祖国增添水彩。     (指导老师:李莉)

返回
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 Copyright© 2017 园岭外国语小学